寵物健康|狗狗皮膚油油臭臭怎麼辦?獸醫師帶你了解脂漏性皮膚炎及清潔照護方式成功擺脫臭臭!
養過狗狗的飼主可能都有這樣的經驗:明明才剛洗完沒幾天,狗狗身上又開始出現一種油油、黏黏,甚至帶點臭味的感覺,不只是氣味困擾,有時狗狗還會頻繁抓癢、舔咬、甚至掉毛,這些情況很可能是脂漏性皮膚炎在作祟。
本文將深入探討「狗狗皮膚油臭」的成因,帶你了解脂漏性皮膚炎是什麼,以及獸醫師建議的「清潔照護方式」,幫助毛小孩重拾清爽舒適的皮膚狀態!
///狗狗皮膚為什麼會油油臭臭?──常見原因解析///
狗狗身上散發的氣味與牠們的皮膚健康息息相關,當皮膚狀況出現異常時,特別容易出現油膩感及異味,以下是造成狗狗皮膚油臭的幾個常見原因:
皮脂腺分泌旺盛:狗狗的皮膚會自然分泌油脂以保護皮膚與毛髮,但當皮脂腺過度活躍時,油脂堆積就可能產生異味,導致狗狗看起來油亮卻伴隨臭味。
脂漏性皮膚炎(Seborrheic Dermatitis):這是造成狗狗皮膚油臭最常見的皮膚病之一。脂漏性皮膚炎會導致皮膚分泌過多油脂,同時伴隨皮屑、搔癢及異味。
真菌或細菌感染:油脂的堆積會為病菌提供良好的滋生環境,當皮膚遭到細菌或酵母菌感染時,不只會加重異味,還可能導致紅腫、掉毛、結痂等症狀。
飲食不當或營養不均:飲食中缺乏足夠的Omega-3脂肪酸、鋅、維他命等營養素,會讓皮膚免疫力下降,進而出現異常分泌。
過敏或寄生蟲:有些狗狗對特定食物、環境過敏原或跳蚤唾液敏感,也可能引發皮膚發炎和氣味改變。
///什麼是脂漏性皮膚炎?──從症狀到診斷///
脂漏性皮膚炎是一種由於皮脂分泌失衡所引發的慢性皮膚病,分為乾性(Dry Seborrhea)與油性(Oily Seborrhea)兩種,其中油性脂漏症狀特別容易引起「狗狗皮膚油臭」的困擾。
常見症狀包括:
-皮膚油膩、黏稠
-有明顯臭味
-大量皮屑,類似頭皮屑
-毛髮打結、粗糙或異常脫落
-皮膚變紅或色素沉澱
-頻繁抓癢、舔咬某些部位
這類症狀常見於耳朵、脖子、腋下、腹部及尾巴根部等皮脂腺集中的部位,若懷疑狗狗有脂漏性皮膚炎,應儘早就醫,由獸醫師進行皮膚鏡檢、刮皮檢查、細菌或真菌培養,以確認診斷並排除其他皮膚疾病(如黴菌、跳蚤過敏、異位性皮膚炎等)。
///脂漏性皮膚炎怎麼辦?──清潔照護方式與日常保養全攻略///
對於患有脂漏性皮膚炎的狗狗來說,除了正確用藥,更重要的是日常的清潔與照護,以下是獸醫師常見建議的照護方式:
1. 選用對應的藥浴產品
藥用洗毛精是治療脂漏性皮膚炎的第一道防線,需依照獸醫指示挑選成分合適的產品。常見成分有:
-水楊酸:溫和去角質,協助皮屑代謝。
-硫磺:抗菌、去油效果佳。
-氯己定(Chlorhexidine):抑菌消炎。
-酮康唑(Ketoconazole):抗真菌。
使用藥浴時,建議將泡沫停留在狗狗身上至少5~10分鐘後再沖洗,以提升藥效,每週使用次數則需依照病情嚴重度調整。
2. 定期梳毛與皮膚檢查
定期梳毛不僅可去除掉毛與皮屑,也有助於檢查是否有異常紅腫、掉毛區或結痂,有助於早期發現問題。
3. 調整飲食補充營養
補充含有Omega-3和Omega-6脂肪酸的保健品,如深海魚油、亞麻籽油,可改善皮膚健康,減少油脂異常分泌。也可以選擇皮膚專用配方飼料,協助狗狗從飲食中調養皮膚體質。
4. 環境保持乾燥清潔
潮濕悶熱的環境容易滋生細菌與真菌,應保持狗狗睡墊、玩具、飲食區的乾淨清潔,尤其在梅雨季節或夏天,更要注意除濕與通風。
5. 遵照獸醫指示用藥
若狗狗已出現紅腫、滲液、抓破等嚴重症狀,可能需要搭配外用藥膏或口服藥(如抗生素、抗真菌藥物、類固醇等),切勿自行購藥使用,以免加重病情或產生抗藥性。
///狗狗皮膚油臭不再來──飼主的持續照護最重要///
脂漏性皮膚炎雖非致命疾病,但卻是一種慢性反覆發作的皮膚問題,飼主若能掌握正確的清潔照護方式,搭配適當的飲食與環境管理,大多能有效控制狗狗的症狀,減少「狗狗皮膚油臭」的惱人問題。
如果你發現家中的毛孩有持續搔癢、身體發臭、掉毛嚴重的情況,千萬不要輕忽,盡快帶去動物醫院檢查,才能從根本改善問題,讓狗狗恢復健康、開心地奔跑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