貓咪也有糖尿病!認識、預防、治療及照護總整理一次給你

糖尿病是貓咪常見疾病之一,貓爸媽們可能會很訝異,貓咪也會患上這種文明病。

其實在這個寵物商品琳瑯滿目的時代,不懂的控制貓咪的飲食,

任意的餵食各種含有大量醣類、高碳水化合物等食物,正是造成糖尿病的真兇。

 

///認識貓咪糖尿病///

 

再認識糖尿病之前,我們要認識與糖尿病有關的名詞

 

胰臟、胰島素、葡萄糖

 

當貓咪進食後,將食物的營養轉換為葡萄糖,

此時身體的血糖提高,會促使胰臟分泌胰島素

將葡萄糖帶入細胞內,除了降低血糖外,

也讓細胞將葡萄糖轉換為所需的能量,進而傳遞至全身。

 

因此胰島素是維持血液中血糖濃度平衡的重要因素,

一旦患上糖尿病胰臟便無法正常分泌胰島素

或是細胞無法正常利用胰島素轉化葡萄糖,

導致葡萄糖持續留在血液中造成高血糖濃度,

腎臟無法完全回收導致糖尿。

 

///糖尿病的型態///

 

第一型:胰島素供應不足

 

糖尿病第一型較常見於狗狗身上,

因動物有胰臟炎或免疫系統問題,

導致免疫系統攻擊胰臟,讓胰臟無法正常分泌胰島素。

 

胰島素不足讓血液中的葡萄糖無法被帶到細胞中轉化成能量,

身體會反映需要更多能量,所以同樣感到飢餓、口渴甚至體重異常。

 

第二型:胰島素阻抗

 

大多數的貓咪都是患有第二型的糖尿病,此型態的胰臟可以正常分泌胰島素,

但細胞無法正常使用胰島素,胰島素無法將葡糖糖帶給細胞導致高血糖,

而後腎臟無法處理則殘留在尿液中變成糖尿。

 

用一個簡單的比喻來說,胰島素是家門的磁卡,

第一型糖尿病沒有磁卡可以用,進不了細胞;

第二型就像是有磁卡,但細胞的感應器壞了也還是進不去!

 

///糖尿病七大高風險族群///

 

品種

 

貓咪品種與糖尿病的關係比較處於一個灰色地帶,

不過英國和澳洲研究顯示「緬因貓」、「挪威森林貓」

等體型較大的貓相對於其他品種較容易得到糖尿病。

 

飲食習慣

 

不恰當的飲食也會造成貓咪攝取過多熱量而肥胖,

尤其在這寵物食品琳瑯滿目的時代,

貓爸媽們更是要控制好貓咪的飲食狀況。

 

肥胖

 

即便貓咪有控制好飲食,但可能因為其他原因,

如關節原因導致貓咪運動量不足,

最後肥胖的身體狀態還是可能

導致體內細胞對胰島素不敏感,演變成糖尿病。

 

發炎

 

身體的狀況都各具有關連性,除了胰臟發炎外,

也有可能因其他地方發炎影響身體對胰島素的敏感度,

最後演變成糖尿病。

 

藥物使用

 

若是貓咪因其他病因使用藥物,

也要注意是否有影響血糖的成分,

若屬於需長時間服用的藥物,

也會成為糖尿病的高風險族群。

 

代謝疾病

 

代謝性的疾病也容易引起糖尿病發生,如貓咪的甲狀腺機能亢進。

 

性別

 

賀爾蒙也一定程度的會影響貓咪對胰島素敏感的程度,

因此未絕育的貓咪更容易罹患糖尿病。

但公貓本身對於胰島素就較不敏感,

因此不論是否絕育都比母貓容易罹患糖尿病。

 

///糖尿病症狀///

 

飲水量、食量變大

 

因身體無法正常運用血糖,

導致飢餓感,讓貓咪一直進食/飲水。

 

排尿量增加、異常

 

尿中糖分會產生利尿效果,導致排尿次數跟尿量變多。

 

活動力降低、精神萎靡

 

因無法將血糖化為能量,導致活動力下降。

 

體重持續下降

 

由於身體無法利用血糖,

因此雖然吃多但體重卻直線下降。

 

呼吸有甜味(果香)

 

當身體無法正常使用血糖時,

就會開始優先分解儲存在體內的脂肪,

而代謝的廢物累積在血液中會造成酮酸血症

 

當出現以上症狀任意一項,建議立即帶貓咪就醫檢查!

 

///糖尿病治療///

 

飲食規劃

 

幾乎大部分的糖尿病貓是由於錯誤的飲食誘發導致,

因此飲食是最主要的預防及治療方式。

每餐的分量餵食時間都要固定,

成分以高蛋白質、低碳水化合物為佳。

藉由控制的飲食讓胰島素的需求降低,

血糖也會較容易控制,方便後續追蹤。

 

胰島素治療

 

主要用於第一型的糖尿病貓,

但每隻貓咪需要施打的劑量和時間都不一樣,

因此醫生會在各項檢測完畢後,

製作出專屬的血糖曲線,

必須根據醫囑施打相對應劑量的胰島素。

 

血液濃度監測

 

糖尿病確診初期,最需要的是觀察貓咪血糖

及尿糖的變化,對於不穩定或是低血糖的貓咪來說,

一但疏忽就容易讓病情惡化。

 

規律運動

 

運動量也是影響血糖的重要指標之一,

因此盡量每天抽空與貓咪玩耍,

讓貓咪有穩定的運動習慣,

對於體重的控制也是非常有效。

已加入購物車
已更新購物車
網路異常,請重新整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