寵物健康|狗狗心臟病可以活多久?獸醫師說明發作症狀、及照顧方式
心臟病不僅是人類常見的健康問題,對狗狗來說也是一個潛在的重大威脅,尤其是年紀漸長的狗狗,罹患心臟疾病的機率會顯著增加,許多飼主當得知毛孩罹患心臟病後,心中充滿疑問與擔憂,最常問的一個問題就是:「狗狗心臟病可以活多久?」其實,這個問題的答案並不是絕對,因為狗狗心臟病的種類、嚴重程度、診斷時的年齡以及後續的照顧方式都會影響牠們的壽命與生活品質。
本文將從獸醫師的角度,說明狗狗心臟病的常見症狀、診斷方式與日常照顧方法,幫助飼主更有信心地照顧患病的毛孩。
///狗狗心臟病可以活多久?///
狗狗心臟病並非罹病就等於末期,有些輕度心臟病的狗狗,在正確的治療與照顧下,仍能維持正常甚至接近正常的壽命,根據獸醫臨床經驗,多數中度至重度心臟病的狗狗,若能及早發現、接受治療與定期追蹤,平均壽命可延長2至5年不等。
例如,最常見的狗狗心臟病「二尖瓣閉鎖不全」(Mitral Valve Disease, MVD),常見於小型犬種如貴賓、瑪爾濟斯、騎士查理王小獵犬等,這類病症若在早期就被發現,並搭配適當藥物控制、飲食調整與生活管理,病犬甚至可以存活到15歲以上。
不過若未及時處理,狗狗心臟病有可能進展迅速,導致心臟衰竭、水腫、肺積水等嚴重併發症,甚至出現猝死的風險,因此,定期健康檢查與早期發現是延長壽命的關鍵。
///狗狗心臟病的常見症狀///
狗狗心臟病初期的症狀可能不太明顯,很容易被忽略,以下是幾項常見的狗狗心臟病症狀,若發現狗狗有類似情況,應儘速就醫評估:
咳嗽持續不止:特別是在晚上或早晨,或運動後咳嗽加劇。
呼吸急促:即使休息中也呼吸急促,或氣喘吁吁。
容易疲勞、活動力下降:走幾步路就累,不願意散步或玩耍。
食慾減退、體重下降:慢性心臟衰竭可能影響整體代謝。
腹部腫脹、水腫:嚴重心衰竭可能導致腹水或後肢水腫。
昏倒或暈厥:心律不整可能導致短暫缺氧。
牙齦發紫或蒼白:血氧不足的警訊。
這些症狀有時也會與其他疾病混淆,例如呼吸道感染、肝腎功能障礙等,因此必須透過專業檢查進行鑑別診斷。
///狗狗心臟病的診斷方式///
當獸醫懷疑狗狗可能患有心臟病時,通常會安排以下幾項檢查:
聽診:聽心雜音,是初步發現心臟問題的方式。
X光檢查:觀察心臟大小、形狀與肺部狀況。
心臟超音波:可以看到瓣膜是否閉合正常、心臟是否肥大等。
心電圖(ECG):檢查心律是否正常。
血液檢查:了解內臟功能,並排除其他慢性疾病。
透過這些工具,獸醫可以針對狗狗的具體病因制定合適的治療計畫。
///狗狗心臟病的照顧方式///
狗狗一旦確診心臟病,雖然無法完全治癒,但透過適當的照顧方式與用藥管理,能夠大幅提升毛孩的生活品質與延長壽命。
1. 藥物治療
根據病情嚴重程度,獸醫可能會開立以下類型的藥物:
利尿劑:減少肺積水與腹水。
ACE抑制劑:降低血壓、減輕心臟負擔。
強心劑(如Pimobendan):改善心臟收縮力。
抗心律不整藥物:控制心跳異常。
請務必按照獸醫指示用藥,切勿自行增減劑量。
2. 飲食調整
營養管理對心臟病狗狗至關重要:
減少鈉含量:避免水腫與高血壓。
提供高品質蛋白質、適量Omega-3脂肪酸。
可考慮餵食專為心臟病設計的處方飼料。
控制體重,避免肥胖加重心臟負擔。
3. 生活環境與運動管理
保持居家安靜、溫暖,避免驚嚇與過度刺激。
適度運動:例如短距離散步,但需避免劇烈奔跑。
留意氣溫變化,過冷或過熱都可能引發心臟問題。
減少心理壓力,穩定的作息有助狗狗心情平穩。
4. 定期追蹤與檢查
即使症狀穩定,也需每3~6個月回診追蹤,包括血檢、心臟超音波或心電圖等,以調整藥物與治療計畫。
///飼主該有的心態與準備///
照顧患有心臟病的狗狗需要長期的耐心與細心觀察,雖然這條路不輕鬆,但透過專業醫療配合與妥善的照顧方式,許多患病狗狗仍能快樂地生活數年,飼主應保持正面心態,不放棄任何延續毛孩生命的機會,同時也為自己做好心理準備,珍惜與愛犬共度的每一天。
狗狗心臟病雖然是一項不容忽視的健康問題,但它並不等於判了「死刑」,透過早期診斷、正確治療及良好的照顧方式,許多狗狗依然可以擁有充實且有品質的晚年生活,作為飼主,最重要的就是細心觀察毛孩的變化,與獸醫緊密合作,為牠們打造安全、舒適的環境,愛與陪伴,就是患病毛孩最大的力量來源。
如需更深入了解您家毛孩的健康狀況,建議定期諮詢專業獸醫,並為狗狗建立完整的健康檔案,及早發現、及早治療,是守護牠們健康的最佳方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