寵物健康|狗狗毛囊蟲一發不可收拾!獸醫師分享囊蟲症原因、症狀及治療方式
狗狗是許多家庭中不可或缺的成員,我們總希望牠們健康快樂地成長,然而,許多飼主對某些皮膚疾病並不熟悉,尤其是常見卻難纏的「狗狗毛囊蟲」問題,一旦感染,狗狗可能會面臨掉毛、皮膚發炎、瘙癢難耐等症狀,若未及時處理,甚至可能造成嚴重的皮膚損傷與免疫問題。
本文將由專業獸醫觀點出發,深入剖析狗狗毛囊蟲的成因、常見症狀與有效治療方式,幫助飼主掌握預防與照護的正確知識。
///什麼是狗狗毛囊蟲?///
狗狗毛囊蟲,又稱「毛囊蟲症」(Demodicosis 或 Demodectic mange),是由一種名為”毛囊蟲(Demodex)”的微小寄生蟲引起,這些蟲通常寄生在狗狗的毛囊及皮脂腺中,正常情況下,大多數健康狗狗體內都可能少量存在毛囊蟲,但當免疫系統受到影響時,毛囊蟲便可能大量繁殖,導致皮膚炎症及相關疾病。
這種情況不具傳染性,但若發生於幼犬或免疫力低下的成犬身上,往往病情迅速惡化,須立即就醫治療。
///狗狗毛囊蟲症的主要原因(囊蟲症原因)///
毛囊蟲症的發生,與多重因素有關,以下為常見的囊蟲症原因:
1. 免疫系統低下
毛囊蟲的數量通常受到狗狗免疫系統的控制,一旦狗狗的免疫系統失調或虛弱,例如因疾病、藥物或壓力影響,便可能導致毛囊蟲大量繁殖,引發皮膚症狀。
2. 遺傳因素
某些狗狗品種如牛頭梗、鬥牛犬、巴哥犬、沙皮狗等,因遺傳特性更容易罹患毛囊蟲症,這些品種的皮膚褶皺較多,容易藏污納垢,也是寄生蟲的溫床。
3. 年齡影響
毛囊蟲症常見於幼犬,尤其是在出生後3個月至1歲之間,因為此階段免疫系統尚未發展完全。
4. 營養不良或壓力
營養失衡、食物不當、環境劇烈變動(如搬家、寄宿、長時間獨處等)也可能影響免疫力,進而誘發毛囊蟲症。
///狗狗毛囊蟲的症狀表現///
毛囊蟲症狀依感染範圍與嚴重程度可分為「局部型」與「全身型」,以下是常見的臨床症狀:
局部型毛囊蟲症:
常見於幼犬
局部脫毛(多見於眼周、口鼻部、前腿等部位)
皮膚輕微紅腫
毛髮稀疏,看似禿斑
一般不會強烈瘙癢
全身型毛囊蟲症:
多見於免疫力低下或嚴重感染的成犬
大面積掉毛與皮屑
皮膚發炎、紅腫滲液
嚴重瘙癢,狗狗不停抓癢或啃咬
皮膚變厚、色素沉澱
有時會合併細菌感染,形成膿皰或異味
若出現上述症狀,建議儘早就診,由獸醫進行皮膚刮片檢查確診。
///狗狗毛囊蟲的治療方式///
毛囊蟲雖然不具高度傳染性,但治療過程需要耐心與持續性的照護,以下是常見的治療方式:
1. 口服或外用藥物治療
獸醫通常會開立:
口服抗寄生蟲藥物(如Isoxazoline類,例:Simparica、NexGard、Bravecto)
含有殺蟲成分的洗劑或藥浴劑(如Mitaban)
外用藥膏治療局部皮膚感染
用藥期間須嚴格遵照醫囑,過早停藥可能導致復發。
2. 控制細菌感染與抗發炎
若毛囊蟲合併細菌感染,獸醫可能會添加抗生素或消炎藥物,避免皮膚進一步惡化。
3. 提升免疫力與營養補充
適當補充Omega-3脂肪酸、鋅、維生素E等,有助於改善皮膚健康與加強免疫系統。
4. 定期追蹤與皮膚檢查
毛囊蟲治療需較長時間,通常需治療6至12週以上,並進行2~3次皮膚檢查確認完全清除。
///如何預防狗狗毛囊蟲?///
雖然無法完全杜絕毛囊蟲,但以下措施能有效降低感染風險:
均衡飲食與營養管理,避免免疫力低下
保持清潔與乾燥的生活環境
定期驅蟲與健康檢查
避免過度壓力與焦慮環境
及早處理皮膚異常或過敏現象
狗狗毛囊蟲並不可怕,早期發現與治療是關鍵,毛囊蟲雖然頑固,但並非無法治癒,最重要的是飼主需具備正確觀念,一旦察覺狗狗有異常掉毛或皮膚變化,應儘快就醫診斷,避免延誤病情。
從飲食、生活環境到情緒照顧,都是預防毛囊蟲發作的關鍵,只要飼主用心照顧、定期追蹤治療,狗狗就能遠離毛囊蟲困擾,重拾健康活力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