寵物行為|被貓狗抓傷、咬傷小心感染破傷風、貓抓病!獸醫師告訴你緊急處理方式
在現代社會中,越來越多家庭選擇飼養寵物,尤其是貓與狗,牠們不僅是陪伴我們生活的好夥伴,更被視為家人般的存在,然而,貓狗雖然可愛,但在某些情況下仍可能因情緒波動、自我防衛或玩耍過度而出現抓人或咬人的行為,許多人對此不以為意,認為小小的抓痕或牙印無傷大雅,但事實上,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傷口,可能暗藏破傷風或「貓抓病」等嚴重感染風險,本文將由獸醫師角度出發,告訴你遇到貓狗抓傷、咬傷時的緊急處理方式與注意事項,幫助你避免後續健康問題。
///為何貓狗會抓人或咬人?///
貓狗抓傷或咬人的原因有很多,常見包括:
恐懼或焦慮反應:當動物感受到威脅或處於陌生環境時,可能會本能性地攻擊防衛。
疼痛或不適:身體不舒服或生病的寵物,容易情緒不穩,稍有觸碰就可能反應激烈。
過度玩耍:尤其是幼犬幼貓,玩耍時容易失控,不小心用爪子或牙齒傷到人。
母性本能:有些母貓或母狗在照顧幼崽時,對人類接近會產生敵意。
未受良好社會化訓練:未經適當訓練的動物較難控制行為,對陌生人或突發狀況反應激烈。
///小心這兩大感染風險!///
1. 破傷風(Tetanus)
破傷風是由一種名為”破傷風桿菌(Clostridium tetani)”的細菌所引起,這種細菌廣泛存在於土壤中,也可能附著在動物牙齒或爪子的表面,當被貓狗抓傷、咬傷後,若傷口處理不當,細菌進入體內並釋放神經毒素,可能引發肌肉僵硬、痙攣,甚至影響呼吸,危及生命。
尤其在深層穿刺傷或傷口缺乏流動空氣的狀況下,最容易成為破傷風菌滋生的溫床,雖然破傷風疫苗的普及讓這種疾病不如過去常見,但若接種時間已久或未施打過疫苗者仍須提高警覺。
2. 貓抓病(Cat Scratch Disease)
顧名思義,「貓抓病」多由貓咪抓傷或咬傷引起,主要病原體是貓抓熱巴爾通體菌(Bartonella henselae),此病多由攜帶細菌的貓咪經爪子或牙齒傳染給人類,尤其是幼貓因抵抗力較弱,傳染機率更高。
感染後,患者可能在傷口周圍出現紅腫、起疹,並在幾天後出現淋巴結腫大、發燒、疲倦等類似感冒的症狀,雖然大部分患者會自行痊癒,但免疫力低下者(如孩童、老人、慢性病患)則可能併發更嚴重的併發症,如肝炎、腦膜炎等。
///緊急處理方式步驟公開///
當你或家人不慎被貓狗抓傷、咬傷時,請務必按照以下緊急處理方式來減少感染風險:
步驟一:立即清洗傷口
使用大量清水沖洗傷口至少5分鐘,將表面血液與細菌沖走,再用溫和肥皂清潔,如家中有生理食鹽水亦可使用。
步驟二:消毒
用碘酒(如優碘)或酒精消毒傷口周圍,避免細菌繼續繁殖,避免直接將碘酒倒入開放性傷口,可採棉棒擦拭。
步驟三:止血與包紮
若出血量多,可用乾淨紗布輕壓止血,再依情況使用透氣紗布包紮,淺表性抓痕則不一定需包紮,以利傷口通風。
步驟四:觀察症狀
密切留意傷口有無紅腫、化膿、疼痛加劇、發燒等症狀,如有,應立即就醫。
步驟五:就醫與疫苗評估
前往醫院或診所,告知醫師受傷原因與動物健康狀況,並檢查是否需要施打破傷風疫苗或接受抗生素治療,若患者過去十年內未接種過破傷風疫苗,醫師可能會建議補打。
///加強預防意識,避免再次受傷///
為降低未來再次發生貓狗抓傷、咬傷的風險,可從以下幾點著手:
-對寵物進行社會化訓練,減少緊張反應。
-避免與寵物過度激烈互動,尤其是小孩。
-修剪寵物指甲,保持爪子整潔。
-觀察寵物健康狀態,如有異常請盡速就醫。
-定期為寵物施打疫苗、驅蟲,確保牠們本身不帶菌源。
雖然與寵物的互動能帶來許多樂趣與療癒,但仍需對潛在的健康風險保持警覺,貓狗抓傷、咬傷不僅是皮肉之痛,還可能引發如破傷風、貓抓病等感染問題,透過正確的緊急處理方式,以及平日對寵物行為的認識與管理,就能大幅降低受傷機率,希望這篇文章能讓你在享受毛孩陪伴的同時,也更加安心與健康。